这两天,一则“三个男孩躲宾馆吸‘笑气’过量,笑15小时险致命”的新闻上了不少媒体的头条。因为事件富于戏剧性,也没有什么严重的后果,所以不少网友把新闻当成段子来调侃——“这就是传说中的含笑半步癫啊”,“以后都不敢说笑死我了”……滥用“笑气”的危害和风险却在调侃声中被忽略了。
这不是“笑气”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早在今年6月30日,留美女生“林娜”一封名为《最终我坐着轮椅被推出了首都国际机场》的公开信,让不少人第一次知道了笑气——她在美国过量吸食“笑气”,结果下半身重度肌无力,几近瘫痪。
不过,网络上的记忆可能总是短暂的,对三个男孩的调侃表明不少人忘了,或者还不了解滥用“笑气”的危害,这里有必要再次强调。笑气”的化学名称是一氧化二氮(N2O),它最早是作为麻醉剂使用,后来又成为食品工业添加剂——能使奶油直立,易于造型裱花,还能使奶油口感细腻。然而,由于吸入“笑气”能让人产生幻觉和欣快感,吸食者也容易产生心理依赖,因此常常被滥用。
关于它的危害:会引发高血压、晕厥,恶性贫血等健康问题;长期滥用还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给运动性神经通路带来伤害,严重者可致瘫痪(临床上称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高浓度笑气还可能导致吸食者窒息死亡……英国内政部的统计数据,2006年到2012年期间,英国共发生17例与吸食“笑气”有关的死亡案例。
笑气便宜,易得,不算毒品,具备大规模流行的潜质
“笑气”之所以能在一些地方打开市场,原因主要有三。首先,“笑气”比较便宜。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一家出售“笑气”的卖家告诉南都记者,一盒十只装的笑气大概卖40~45块钱。即使没工作的人也能买得起,比如新闻中的三位男孩。
(图为笑气气瓶)
其次,“笑气”比较易得。在媒体关注“笑气”之前,在很多电商平台就可以买到“笑气”,此后虽然一些平台下架了相关产品,但只要在网上“耐心”搜索,依然能找到一些生产厂家的联系方式,在一些酒吧、夜店也可以找到卖家,普通人买“笑气”并不难。更重要的是,“笑气”不算毒品。按照刑法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笑气”既不属于条文中列举的毒品,也不在《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之中。
说“笑气”可能泛滥,并非危言耸听。总部位于伦敦的独立调查机构“全球毒品调查”2016年度报告显示,在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中,“笑气”受欢迎度排名第七,超过半数英国受访者承认曾吸食“笑气”。为了遏制“笑气”滥用,2016年英国通过《精神刺激物质法案》。法案规定,“笑气”属于“可刺激或抑制人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人精神和情感状态”的刺激物,以消遣刺激为目的的生产、销售、进口、持有等行为均属违法,违者最高可面临7年监禁的处罚
当然,毒品列管速度追不上毒品的创新速度,并非是中国独有的问题。早在,2013年的《世界毒品报告》这样哀叹,新精神活性物质来势迅猛、不断创新,国际管制制度开始失灵了。我国2015年颁布的《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明确了我国管制新型毒品依然是列举式的,这必然产生列管速度慢、列管效率低、缺乏对应罚则等问题,美国的类似物管制制度,虽不完美,但却解决了列举式管制的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小编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儿童,远离危险物品,“不管该物品有没有被界定为毒品,都不要尝试。”此外,凡事皆有度,不管是好是坏,大剂量得吸食一些气体,对人体都是有一些伤害的。此外,民警也提醒家长们,多多关心孩子,“不要让孩子用这种方式来寻求快乐”,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行为,家长一定要及时引导。
(本文来源于网络)
更多资讯,欢迎点击本公司官方网站://hnhzzc.chci.cn/
客服热线:0746-4782366
公司地址: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电子商务产业园217室